安徽金寨:当非遗文化“䃥”见乡村振兴
2023-05-23 20:43:26来源:流波䃥镇
“兔子的形状以圆润为主,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剪刀的弧度,从一边慢慢来,用力不能过大……”流波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活动室内,一群儿童在家门口近距离体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魅力,台上一个面目慈祥的中年男子正在一笔一划不厌其烦地为学生们传授“非遗”剪纸文化的技巧,这已经是金寨县“非遗”项目传承人、文化特派员孙润第6次到镇上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了。“孙老师每次都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剪纸艺术,这次我想学个‘兔子’,剪出来送给妈妈作为母亲节礼物。”一旁认真挥舞剪刀的六年级小朋友任嘉宜说道。
剪纸剪出民风正。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流波䃥镇以“非遗”文化为引领,大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特别注重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讲堂等阵地文化活动带动个人传承优良家风,在做剪纸、学书法、教国画、诵诗词等活动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注重整合全镇文化文艺人才,选拔各村舞龙舞狮、快板鼓书、唱歌跳舞等类型文化文艺骨干24人,今年以来定期为全镇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退伍军人等群众开展文艺演出25次。
竹编编出致富路。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只是基础,更要让他们在新时代乡村天地焕发新的蓬勃生机,流波䃥镇大力弘扬“非遗”文化,借助“非遗”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在邀请“非遗”文化走进来的同时,更加注重本土“非遗”走出去,依托全镇5.5万亩丰富的毛竹资源,趟出一条“非遗+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非遗文化要软更要‘硬’,‘非遗+产业’就是我们的致富之路。”流波䃥镇流波村党支部书记雷升芹说到,“我们以竹编手工艺‘非遗’传承人高明为代表,以金寨金流竹艺有限公司为龙头,聚力打造制作精美竹编工艺品的产业集群,平均年营业额达200万元,带动当地20余户脱贫户就业,户均年增收5万余元,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贡献约7万元”。
快板打出乡村美。“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交流,在于与本土特色的结合,流波䃥镇广泛挖掘乡村本土文艺人才,先后培育出市乡村名嘴陈迪宏、大鼓书表演者张德明、舞蹈带头人朱丽等本土文化志愿者,利用他们能进农家庭院、会说乡村土语的特点,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村规民约等为题材,先后创作出“绿水青山流波䃥”“赞美我们的乡村新生活”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6部,并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文化站牵头开展文艺巡演,先后为村民百姓、企业职工、学校师生、基层干部等群众开展分众化、具象化的志愿演出10余次,受众达3000人次。